隨著集采、反腐等政策的相繼推行,高值耗材領域一直處于激烈的動蕩中。
截至8月31日收盤,今年以來,
-
微創醫療股價則上漲+44%,總市值856.28億港元,排名第一;
-
威高集團股價跌幅20%,總市值622億港元;
-
樂普醫療股價跌幅10%,總市值481億元。
有意思的是,根據各家企業披露的半年報數據,
樂普醫療:總營收最高(65億元),憑借超50%的增長超越威高集團成為耗材三巨頭之首。主要得益于樂普醫療在新冠檢測相關產品上的收益所帶來的增長。
威高集團:總營收62億元,以3億元的差距成為第二;但威高的各個業務均保持了增長,總營收同比漲幅也達到了19.4%。
微創醫療:總市值遙遙領先的微創醫療,在上半年營收+25.3%,但由于受到國內冠脈支架帶量采購導致產品的價格下降所影響,微創醫療上半年虧損1.15億美元(7.41億元)。
- 1 -
營收:樂普超越威高成為耗材之首
2021上半年,
國產耗材三巨頭營收排名變化:樂普憑借高增長超越威高成為第一、威高第二、微創第三。
▲國產耗材三巨頭2021上半年數據
備注:上表中微創醫療數據按照實時匯率計算,1美元=6.46元。財報中,微創醫療總營收384.611百萬美元,毛利281.638百萬美元,虧損114.676百萬美元,銷售成本137.003百萬美元,研發費用117.064百萬美元。
樂普醫療:占據榜首,介入無植入創新產品組合營收接近20倍增長
近兩年來,樂普醫療也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除了以前一直專注的泛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藥品及相應醫療服務外,還擁有了部分非心血管醫療器械業務,如體外診斷、外科、麻醉。
2021年上半年,樂普醫療營收65.21億元,同比+53.87%。保持了一直以來的高增長特色。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26億元,同比+51.34%。
業務營收分析
自2020年報起,順應戰略及業務管理架構調整,樂普醫療將原四大業務板塊(醫療器械、藥品、 醫療服務、新型醫療業態)整合為醫療器械、藥品和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三大業務板塊,將原歸屬于醫療器械板塊的健康管理類產品(主要包括家用醫療器械產品和人工智能生命指征監測系列產品)調整至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板塊。
▲樂普醫療部分業務數據
▲樂普醫療三大板塊業務占比
2021上半年,
醫療器械:主要為泛心血管類的冠脈植介入、心臟節律管理、結構性心臟病、電生理、外周植介入,同時布局體外診斷、外科、麻醉等非心血管領域。
營收40.97億元,同比+130.30%,大大受益于新冠疫情相關檢測試劑的出口。毛利率61.03%??鄢鹿跈z測試劑營收的影響,醫療器械板塊同比+25.91%。
-
隨著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的實施,樂普醫療傳統金屬藥物支架經營業務顯著下降,但其介入無植入創新產品組合(可降解支架、藥物球囊、切割球囊等)實現了顯著增長,營收3.64億元,同比+1951.55%;且在Q2,支架業務板塊基本恢復到2019年的正常水平。
藥品:樂普醫療將該板塊定位為“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業務”,主要分為制劑(仿制藥)和原料藥,產品集中于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抗心衰、抗血栓五大類心血管常用藥。營收17.82億元,同比-3.87%。其中,
-
制劑(仿制藥):營收15.59億元,同比+0.82%;毛利率79.99%。
-
原料藥:營收2.23億元,同比-27.44%。
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是樂普醫療積極培育的新業務板塊,提供以心血管為特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療服務。營收6.41億元,同比+5.99%。
威高集團:營收同比+19%,麻醉及手術相關貢獻最大增幅
2021上半年,威高集團總營收62.30億元,落后樂普醫療,排名第二,同比+19.4%。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7.9%上漲至58.8%,主要受產品結構化所影響。
股東應占純利為12.09億元,同比+21.4%。
業務營收分析
▲威高業務營收數據
▲威高各業務營收占比
2021上半年,威高所有的細分業務均保持增長。
臨床護理:營收21.05億元,是威高最大的業務板塊,占比34%,對威高的總營收起著絕對的影響作用。同比+13.1%,主要是醫院診療服務逐步恢復;防疫相關產品如接種疫苗使用的注射器保持較快增長。
骨科:營收10.84億元,占比17%,同比+30.6%。主要由脊柱產品市場地位進一步鞏固、關節產品市場推廣加大、以及渠道下沉和物流平臺的搭建所驅動。
藥品包裝:營收9.58億元,占比15%,同比+25.3%。預充式注射器需求增長強勁;沖管注射器價格下降,從而營收增速放緩。
介入(愛瑯醫療):營收8.65億元,占比14%,同比+10.5%。得益于醫院臨床治療恢復以及中國市場拉動。
創傷管理:占比3%,同比+47.6%。
麻醉及手術相關、醫學檢驗:營收分別占比2%。其中,麻醉及手術相關產品成為上半年最大的“黑馬”,同比增長高達80.7%;醫學檢驗也獲得+27.0%的增長。
微創醫療:冠脈支架集采帶來不利影響,期內虧損超7億元
2021上半年,微創醫療營收3.85億美元(24.85億元),同比+25.3%。
毛利2.48億美元(18.19億元),同比+13.8%,毛利率73%。
期內虧損1.15億美元(7.41億元),主要是由于研發投入的增加以及冠脈支架全國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帶來心血管介入產品業務銷量大幅上升,未能完全彌補其收入和毛利的同比下降。
同時,引入外部融資10.6億美元,包括發行債券融資約7億美元,心臟瓣膜業務(微創心通醫療)分拆上市融資約3.6億美元。
▲微創醫療營收數據
業務營收分析
▲微創醫療各業務數據
▲微創醫療各業務占比
2021上半年(*下列同比增長數據均為排除匯率影響后數據),
心血管介入:營收0.67億美元,占比17%,同比-29.9%。主要是受國內冠脈支架帶量采購導致產品的價格下降所影響。
-
目前共有4款藥物洗脫支架、4款球囊產品在售。
-
Firebird2冠脈雷帕霉素洗脫鈷基合金支架系統(Firebird2 )、Firekingfisher冠脈雷帕霉素洗脫鈷基合金支架系統(Firekingfisher)中標,兩款產品合計中標量位列市場第一。報告期內,微創醫療提前超額完成中標量銷售。
-
海外市場支架營收0.07億美元,同比+8.4%。
-
球囊全球營收0.095億美元,同比+80.0%。
骨科醫療器械:營收1.10億美元,同比+22.9%,得益于疫情防控常態化后手術量的提升。占比29%,目前微創醫療第一大業務。
-
國際市場(除中國外)營收0.95億美元,同比+20.9%,主要得益于需求的提升,但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其中法國市場同比+34.2%,日本市場同比+15.1%。
-
中國市場營收0.15億美元,同比+37.5%,其中,國產關節營收同比+116.9%。
心率管理:營收1.08億美元,同比+20.0%。占比28%,微創醫療第二大業務。
-
國際市場(除中國外)營收1.02億美元,同比+17.3%。
-
中國市場營收0.06億美元,同比+95%。
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營收0.56億美元,占比15%,同比+68.6%。主要得益于獲批的創新產品快速入院。
神經介入:營收0.25億美元,占比7%,同比+114.5%。同時,微創醫療旗下子公司作為領頭方,完成了對以色列神經血管內治療器械企業Rapid Medical的戰略投資。
心臟瓣膜:占比3%,同比+121.8%,由采用牛心包瓣膜的VitaFlow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放量所驅動。2021年7月,微創醫療對合作的瓣膜器械企業Valcare做出追加投資,以加速研發。
外科醫療器械:營收0.02億美元,同比-1.6%。
- 2 -
區域:微創國際營收占比最高,樂普國際化增速最快
從區域營收占比上看,三家企業在第一大市場——中國市場上均取得了超20%的增長。同時,
-
樂普醫療的國際營收+229%,占比提升至44%;
-
威高集團的國際化推進速度相對較低,目前國際市場營收同比+1.2%,占比僅19%。同時,在上半年,威高集團在歐洲中東及非洲、亞洲(除中國)的營收均呈下滑趨勢。
-
微創醫療保持一直以來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狀態,國際市場貢獻55%的營收。
樂普醫療:海外市場營收2倍增長
▲樂普醫療區域營收數據
中國市場:樂普第一大市場,營收36.49億元,占比56%,同比+8.40%。
國際市場:營收28.72億元,占比44%,同比+229.44%。主要得益于新冠檢測相關產品的出口。
威高集團:國內市場占比高達81%,海外市場以美國為主
▲威高區域營收數據
中國市場:仍是威高的第一大市場,占比81%,同比+24.9%。中國市場被劃分為華東與華中、華北、東北、華南、西南、西北六大區域,所有區域均保持高增長。其中:
-
營收占比最高的是華東與華中地區(39%);其次是華北地區(18%)。
-
營收增長率最高的是華北地區,達到+34.5%;其次為華南(+30.7%)、東北(+29.4%)。
海外市場:營收12.08億元,占比19%,同比+1.2%。其中,
-
美國:營收占比9%,同比+9.3%,是海外市場營收增長的最大驅動力。
-
歐洲中東及非洲、亞洲(除中國):營收均呈下滑趨勢,同比分別為-11.2%、-8.9%。
微創醫療:國內市場占比45%,國際以歐洲市場為主
▲微創醫療區域營收數據
中國市場:微創醫療第一大市場,占比45%,同比+29%。
國際市場:營收占比55%,同比+25%;主要由除南美洲之外的國際市場所驅動。
-
歐洲市場貢獻了32%的營收,微創醫療第二大市場。營收同比+33%,是增長表現最好的區域。
-
北美洲+15%,亞洲(中國市場)+10%。
- 3 -
銷售成本及研發投入:微創醫療占比均超30%
從銷售成本金額來看,威高集團最高(14億元),其次是樂普醫療(10億元),最后是微創醫療(9億元)。
從銷售成本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來看,微創醫療最高(36%),其次是威高集團(22%),最后是樂普醫療(15%)。
從研發費用、以及研發費用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來看,微創醫療最高,投入金額比樂普醫療和微創集團的投入總和還高,占比更是高達30.4%,而相對的,樂普醫療研發占比6.8%、威高集團研發占比3.3%。
樂普醫療:研發投入增長近30%至4.46億元
2021年上半年,樂普醫療研發投入4.46億元,同比+29.44%。
同期,樂普醫療創新產品獲得推進:
醫療器械領域,
-
1月,自研制的16項直接化學發光法體外診斷試劑(11項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斷標志物和5項糖尿病檢測類產品)獲得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注冊批準。
-
2月,樂普研發的目前全球第一款可降解封堵器系統獲得了NMPA下發的《受理通知書》。
-
6月,自研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抗原自測試劑盒(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獲得了歐盟自測類CE證書。
藥品領域,
-
2021年2月,心血管藥物替格瑞洛片獲得產品注冊批件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 《藥品注冊批件》,“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通過了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
2021年3月,阿卡波糖片獲批生產;重組GLP-1受體激動劑注射液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并將年內開展臨床試驗研究。
醫療AI產品領域,
-
2021年2月,“多道心電圖機”(OmniECG C120 AI)獲得NMPA的注冊批準,是繼其2020年7月推出的人工智能自動分析心電圖設備OmniECG B120 AI之后,獲批的升級版設備。
截至2021年6月30日,樂普醫療累計申請專利1316項,國內外上市產品600余個,NMPA批準的II、III類醫療器械注冊證503個,美國FDA 認證28項,歐盟CE認證168項。
威高集團:研發投入占比提升至3.3%,但在三家中最低
2021上半年,威高研發投入2.06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3.3%,較去年同期(2.8%)有所提高。
-
中國國內,威高集團新獲得專利66項,正在申請中的142項,新取得產品注冊證43項,已經研發完成、尚在取證過程中的有33項。
-
海外市場,威高集團正在申請中的專利16項,已經研發完成、尚在取證過程中的產品注冊證有190項。
截至財報期末,威高集團研發人員1183人,占總員工數的11%。
微創醫療:研發投入金額及占比遠超樂普醫療和微創
2021上半年,微創醫療研發費用1.17億美元(7.56億元)占總營收的30.4%,
在新品推進方面:
-
7款產品獲得國家藥監局辦法的注冊證,集團及聯營公司公有21款產品獲批進入綠色通道。
-
國際市場上,2項產品獲得FDA核準,14項產品獲得CE認證。
截至2021年6月30日,微創醫療在全球擁有5500余項專利(含其通過聯營公司獲得的專利)。
- 4 -
未來發展:分拆上市和多元化成主流
耗材三巨頭的最近布局很有意思,一大相同點是,都在努力進行業務分拆上市,而且進展都還不錯。
除此之外,樂普醫療、微創醫療業務都在朝著“多元化”發展,正在向著不同的細分領域進軍,業務涉獵范圍多種多樣。
威高集團:增加研發投入,向智能化轉型
在嘗試港交所上市、A股借殼國內上市計劃均流產后,2021年6月30日,威高國際旗下專營骨科醫療器械的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威高骨科)成功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上市首日,開盤價119.00元/股,較發行價36.22元/股上漲228.55%。
-
“正三冗、保兩增”:即去冗官、去冗兵、去冗費,增加研發投入和藍領工人收入;
-
創新研發:推動威高由模仿式研發向引領創新型研發模式轉變;
-
智能化: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制造模式轉變;
-
市場生態:由銷售渠道為主導向市場生態為主導的營銷方式轉變。
樂普醫療:進軍齒科,旗下樂普心泰醫療擬港交所上市
樂普醫療的戰略歸結為六個詞:創新、服務、國際化,融合、增效、穩發展。
-
報告期內已公告控股蘇州博思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提供牙齒畸形矯正解決方案,并可定制生產隱形矯治器。
-
同時也通過并購進入了齒科數字化與專業3D掃描領域,并自主研發種植牙。
微創醫療:機器人擬港交所上市,電生理擬科創版上市
2021年2月4日,微創心通開曼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獨立上市。成為旗下繼心脈醫療之后第二家實現分拆上市的子公司。
同時,微創醫療旗下還有兩家待上市公司:
-
微創醫療機器人(微創醫療持股52.76%)正在尋求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港交所已于2021年6月10日受理其上市申請;
-
微創電生理醫療科技(微創醫療持股38.49%)正在尋求科創板上市,上海證券交易所已于2021年6月30日受理其上市申請。
微創醫療現在涉獵業務非常復雜,根據財報,其通過子公司或聯營公司布局非血管介入(泌尿、婦科、消化、呼吸領域,擁有14個獲證產品、78項專利)、運動醫學、輔助生殖、康復醫療、內分泌、體外診斷、醫療影像、醫學美容、五官科及消毒滅菌等新興業務領域。
回想起2019年末,那時候,威高集團還是耗材三巨頭之首;樂普醫療還只聚焦在心血管領域,國際市場營收占比也才僅僅18%;微創醫療總市值尚不足300億港元。
而今,樂普醫療營收占據首位;微創醫療市值翻了好幾倍,超850億港元。
下半年,三巨頭又帶來怎樣的精彩?醫趨勢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三巨頭的季報和年報等資料。
· END ·